2015/5/31如得法師於中油中山堂之心靈講座內容:
人生總有一堆令人挫敗、不想面對的事情。
你想知道 如何將堆肥變黃金嗎?
挑戰你的思維 顛覆你的想像
摘要:創造「人生高利潤」十八法:
1.
境是兩面的,多思惟修習勝利、未修過患。
先針對負面及正面情緒進行損益分析,思考正面情緒對我們有什麼好處?負面情緒對我們有什麼壞處,思維比較二種的差異性。
先針對負面及正面情緒進行損益分析,思考正面情緒對我們有什麼好處?負面情緒對我們有什麼壞處,思維比較二種的差異性。
a. 例如學生遇到良師,學生的人生有很大轉變,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,
b. 老師遇到目無尊長的學生,老師如何幫助學生,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,而不是怒目相視,造成互動愈來愈差。
負面情緒愈多是愈苦的,而且免疫力會降低,影響身體健康,而正面情緒愈多,心情是愉快的,身體情況也會變好,對自己有好處。喜歡生氣抱怨的人,通常人緣不好,人際關係互動也差,自己造業自己受,喜歡觀過的人不容易跳離生死輪迥,經常正面作意的人來生也會比較好,上個月有提到忍辱有五種好處,聰明的人,對境應該放下負面的情緒。2. 常觀功念恩。
觀功念恩,養成習慣,自然負面情緒就不容易升起來,我們對有恩的人容易觀功念恩,但對有仇的人如何觀功念恩?師父曾經以過去白曉燕案例說明,地面有坑洞,前面的人已經掉下去,是我們的借鏡,我們可以避開坑洞,所以我們也可以感謝。其實我們能夠當人實在很不容易,每一個人對我或多或少都有恩德。如衣食住行育樂都需要來自不同的人的幫忙,直接、間接對我們都有幫助,所以面對任何人,我們都可以觀功念恩。
3. 分離心境,體會他/她人。
以寬厚的心來面對他人,老師面對搗亂的學生,能夠用關懷的心來面對學生,學生的生命就可能改變,大部分學生需要的,只是關心與愛護。
法師提到以前在教書時,也面對一些境界,學生上課不專心、無精打彩,成績不好,為了改善他的學習情況,先請教別人了解他的狀況,他沒有自信,成績不理想只考31分,如得法師幫他補習,也請第一名同學協助指導,第二次考試那位同學進步到91分,如得法師太感動了眼淚都掉下來,學生受到關心、鼓勵,他找到自信,上課也比較認真,生命也改變了。所以能夠放下自己的情緒,體會他人、關心他人,都可以改善人際關係的互動。4. 良善溝通,互相暸解。
溝通非常重要,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百分之80的問題、煩惱都是都是溝通不良所引起的,做好溝通真的很重要。溝通首先是傾聽,用心傾聽對方的訴苦,問題就解決一半了,我們走大乘道要不捨有情。師父曾經將般若經收攝成二句話1.不捨一切有情,2.觀察諸法皆空。我們溝通要用對方可以了解的話。觀賞「快叫爸爸」影片,媽媽的話沒有講清楚,女兒又依自己的想法推斷,溝通不良的結果,誤會就大了。我們說話表達要很清楚,讓對方了解又不傷人,良好的溝通是讓對方感覺很舒服,又能達成目的,所以多一分說明、多一分理解,就可以少一分誤會。
5.
淨罪集資,緣善所緣。
法師提到曾遇到一位有點固執的法師,不易溝通,後來去找跟那位法師互動比較好的法師,了解如何和那位法師溝通的方法。當行有不得時,要先反求諸己。所以在正式溝通前,自己要先懺悔過去所結的惡緣,放下自己的成見與執著。進行溝通時,要先認同、接受對方一些好的觀點,建立良好的互動,對方也會放下堅持與執著,逐漸會接受不同的意見,最後雙方互動效果愈來愈良好。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我們的福報,會有很大的影響,如果我們累積很多的福報,但瞋心一起又燒掉了,實在很可惜。有一位宰相的家人,與鄰居爭地,宰相知道了就告訴家人,讓他三尺又何妨,並沒有運用權勢結惡緣,事情就圓滿解決了,所以說宰相肚裡能撐船。我們想要福報增長,就要去幫助別人,緣善所緣,同時也要降低負面的情緒。
法師提到曾遇到一位有點固執的法師,不易溝通,後來去找跟那位法師互動比較好的法師,了解如何和那位法師溝通的方法。當行有不得時,要先反求諸己。所以在正式溝通前,自己要先懺悔過去所結的惡緣,放下自己的成見與執著。進行溝通時,要先認同、接受對方一些好的觀點,建立良好的互動,對方也會放下堅持與執著,逐漸會接受不同的意見,最後雙方互動效果愈來愈良好。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我們的福報,會有很大的影響,如果我們累積很多的福報,但瞋心一起又燒掉了,實在很可惜。有一位宰相的家人,與鄰居爭地,宰相知道了就告訴家人,讓他三尺又何妨,並沒有運用權勢結惡緣,事情就圓滿解決了,所以說宰相肚裡能撐船。我們想要福報增長,就要去幫助別人,緣善所緣,同時也要降低負面的情緒。
6.
觀察對方是否故意傷我?
我們都不想生病,不想起煩惱,但生病、生氣會因緣和合而生起(對象、境、非理作意),我們觀察到有許多傷害的行為都不是故意的,當有些因緣成熟才會出現。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,每一個人都想要離開痛苦,得到快樂,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,而被煩惱所支使。當煩惱一現起,往往他不能自主,所以智者不要怪對方,要以悲愍心來對待有情。
我們都不想生病,不想起煩惱,但生病、生氣會因緣和合而生起(對象、境、非理作意),我們觀察到有許多傷害的行為都不是故意的,當有些因緣成熟才會出現。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,每一個人都想要離開痛苦,得到快樂,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,而被煩惱所支使。當煩惱一現起,往往他不能自主,所以智者不要怪對方,要以悲愍心來對待有情。
7.
觀察是否本性惡劣?分離對方與對方的煩惱,思惟他人本性是否惡劣。
我們吃到黃蓮,會不會苦,當然是苦的,我們會不會怪黃蓮,應該不會,我們踢到石頭,要不要怪石頭,不能怪石頭。如果這個人本性是善的,不能怪他,他是被煩惱所控制,就應該怪煩惱,如果他的本性是不善的,是壞的,也不能怪他,要怪我們自已沒有看清楚。
8.
思惟業果:他人傷我必為前世我對他造惡。
一切都是有因才有果,他現在傷害我,一定有過去的因緣而起,過去所造的惡業今天成熟感果,也會消掉我們的業,現在他傷害我,他未來會受苦,他受苦,是不是也是我們害的,遇境要多思維業果道理。
9.
認清矛盾:
·
瞋心會讓來世更苦。
·
修忍辱的功德。他人傷我是饒益我,累積我的福報。
10. 祈求加持。
在祈求時,我們生命的角度會變得更寬廣,心念轉變成善的。會感受不同想法,放下執著。祈求也可以消除罪障,讓我們生命格局擴大(小時候,我們都曾經搶過玩具,長大以後,我們還會去搶玩具嗎?格局擴大,想法就會有不同),祈求啟白訴苦,我們的心結往往就很容易被打開。
在祈求時,我們生命的角度會變得更寬廣,心念轉變成善的。會感受不同想法,放下執著。祈求也可以消除罪障,讓我們生命格局擴大(小時候,我們都曾經搶過玩具,長大以後,我們還會去搶玩具嗎?格局擴大,想法就會有不同),祈求啟白訴苦,我們的心結往往就很容易被打開。
11. 作師所喜,斷除不善。
師父在乎的不是結果,而是如不如法,該做不該做。我們依教奉行,緣在法上,才是最重要。團隊和合很重要,不和合、不如法,師父會難過、不歡喜。境界現起,別人的對錯已經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我們學習到什麼?有沒有斬斷煩惱。
12. 念死無常。(觀無常對我的好處)
經常想到死亡就比較容易放下。如果我們的生命剩下的日子不多,我們死的時候可以帶走什麼?什麼對我們才是真正有價值、有意義的。所以要常提起正念,如果我們死的時候,還有瞋心、會觀過,你會去那裡?我們都很清楚,墮落三惡道的機會比較多。如果有一位同行善友走了,我們想幫助他助念,結果因過去結了惡緣,他看到我們就起瞋心,有可能會往生善趣嗎?平時,我們要懂得寬恕、原諒、放下,能夠斷除生死輪迴的苦才是今生最重要的。
13. 法鏡內照。
對境應該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,反省自己,觀察自己,調整自己。法鏡如果外照,苦的是自己。
14. 憶念宗旨、目標:為利有情願成佛。 同時也要淨化自己的煩惱。
15. 認清敵人:有身、我愛執。
苦的來源是我愛執,我們身體是煩惱,有身體就有煩惱。我愛執是痛苦的根源,我們都會認為自己比較重要,我愛執是以為自己是真實的,以自我為中心,所以長期陷入生死輪迴的苦海當中。【道德經】十三卷說:「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何謂貴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;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托天下;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。」
16. 應生悲愍。
一切如母有情,對於造惡業的人,他很苦,他造了三惡道的業,未來就墮入三惡道,我們應生悲愍心,他真的很可憐,我們要幫助他離開痛苦。所以,遇到有人要加害我們,如果我們可以斷除瞋恨,修安忍心,反而可以清淨很多罪障,依靠安忍,可以圓滿廣大的資糧。
17. 清淨相:有情皆清淨光明。
每一位有情都有煩惱,煩惱就好像污垢,我們原有光明本性,都是被污垢遮蔽,看不清事實真相。我們有情眾生,本質都是和佛一樣清淨光明,世界上沒有比佛更珍貴的。有情都是鑽石、金塊非常珍貴,我們要斷除煩惱,讓心的清淨光明顯現。人之初性本善,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佛性,我們要成佛,也要靠有情才能成佛。
每一位有情都有煩惱,煩惱就好像污垢,我們原有光明本性,都是被污垢遮蔽,看不清事實真相。我們有情眾生,本質都是和佛一樣清淨光明,世界上沒有比佛更珍貴的。有情都是鑽石、金塊非常珍貴,我們要斷除煩惱,讓心的清淨光明顯現。人之初性本善,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佛性,我們要成佛,也要靠有情才能成佛。
18. 眼見不足為憑:對境時都要正面作意。
人的視覺有限,會有很多錯亂的因緣,我們知道陳蔡絕糧顏回的故事,大家眼睛看見的是顏回剛煮好飯,自己卻先偷吃一口,而事實上顏回為了不讓孔子吃到不乾淨的飯粒,自己先把被沙塵污染過的飯粒挖起來吃,我們所看見的往往只是一部分,誤會就會這樣出現。從因果來看,對方的過失,往往是自己的過失所顯現,同一杯水,人、餓鬼、天人、魚,眾生業力不同,所認知的都不同,其實任何境界的示現,都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、成長改善的。
人的視覺有限,會有很多錯亂的因緣,我們知道陳蔡絕糧顏回的故事,大家眼睛看見的是顏回剛煮好飯,自己卻先偷吃一口,而事實上顏回為了不讓孔子吃到不乾淨的飯粒,自己先把被沙塵污染過的飯粒挖起來吃,我們所看見的往往只是一部分,誤會就會這樣出現。從因果來看,對方的過失,往往是自己的過失所顯現,同一杯水,人、餓鬼、天人、魚,眾生業力不同,所認知的都不同,其實任何境界的示現,都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、成長改善的。
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,先找到一位善知識,學習正確的方法,然後依教的方法去做。我們修行就是要學習佛陀的慈悲與智慧,自己找到脫離輪迴痛苦的方法,也要幫助一切有情離苦得樂。
我們遇緣對境有三個層次,1先忍下來、2對境解決、3不起煩惱,同時幫助對方。如何遇境練心,要靠不斷思惟串習,變成習慣,自然而然就會任運而起(我們剛使用筷子、也要不斷練習,才會熟練)。入行論:「若事尚可改,云何不歡喜,若已不濟事,憂惱有何益?」
求加持的這個加持,加持這個字在藏文裡面叫○○,○是一種力量、一種威勢,○是一種轉變的意思,透由這種力量威勢呢讓你能夠轉變朝向於善的就叫祈求加持。
當你這樣去祈求的時候,譬如說我們一直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,或是我們念咒,念唵嘛呢叭咪吽等等的,你一直祈求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,當你這樣一直念,一直念,念,念到心境跟他一樣或是說不用到一樣,你自己因為透由這樣念,業障慢慢消,慢慢消的時候,你會看到以前沒看到的東西這樣子,就是你開始站在一個高度來看待這個事情。
如同兩個小朋友他們在搶玩具啊,一個爸爸媽媽來看這事情的時候,這玩具有什麼好搶的?你懂我意思嗎?可是你小時候也會搶喔,因為你小時候,現在你不是,現在你站在一個高度看這件事情的時候,這個玩具沒什麼好搶的,知道吧?同樣的透由祈求我們也會把自己的高度慢慢慢慢的往上提這樣子,往上提,所以你在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,你的執著也放掉了,這可以理解嗎?那這個必須要一些體驗,就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,常常這樣去祈求,祈求的時候你不知不覺,不知不覺你的業障慢慢慢慢消,看事情越來越寬廣,看事情的角度越來越高的時候,這種感覺慢慢消掉。這叫所謂的師父說叫做跟三寶訴苦這樣子,跟三寶訴苦就是呢,跟佛訴苦,跟法訴苦,跟僧訴苦,跟佛訴苦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,這樣念念念念念到後來,心境那個頻率開始在調,再調調調,之後得到加持的時候呢,本來你看不慣的東西啊,之後就能透過去這樣子,那麼這就是一種加持,所以不是說透由三寶加持之後你沒有困難,不是的,而是你在看到困難的時候,已經不會定義他是困難,知道吧?因為你已經超越他了,在看待事情的時候。
或是對法訴苦,對法訴苦就是學習這個緣起性空這個道理。那麼對僧訴苦的話,找一個他在你的思緒當中幫你拓展,原來不要在那個循環當中啊,一直跳不出來,喔,也有這種理路。那麼就像有一個同學,他有一次就跟我說啊,他那時候很苦的時候啊,很苦的時候,那麼就跟另外一個同學訴苦,當他訴苦訴苦訴到後來,他整個心就打開了,打開了,打開的時候他就很感謝那位同學說,哎呀,非常謝謝你啊,那麼我這個很困擾的問題,你幫我解決,這樣子幫我,他很高興這樣子,很高興,那個同學跟他回答,他說啊你也不用太謝謝我啦,我今天跟你講的話就是那時候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你跟我講的啦,人在自己心情不好,陷在裡面的時候啊,這些理路是現不起來,知道吧,旁邊這個人力量,喔,就現起來,所以他現在跟他講的就是過去他跟對方講的,知道吧,過去他自己陷在裡面的時候,自己跳不出來的時候,旁邊的人就可以幫上一把,這個就是我們透由祈求,對三寶訴苦,對佛對法對僧~~如得法師5/31心靈講座的部分內容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